一种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Product



一种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 : 2025-02-20 02:29:19 |   作者: 斯诺克98直播吧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通常,电梯井道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电梯轿厢则置于其中。公共场合的电梯轿厢,存在乘员密度大、接触距离近的情况,假如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遇到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等,则易引起接触感染、病毒传播的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公共场合的乘客电梯尤其是医疗机构使用的电梯,从有利于防止疾病传播计,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电梯轿厢及井道的空气流通顺畅和清新,避免乘员受到病毒传播和病源感染,尤其是流感、疫情等情况下,电梯拥有非常良好的通风条件尤其重要。

  现有技术的电梯通风,一般都会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在电梯轿厢上设置通风装置,轿厢内的空气通过通风机、通风孔或门洞与轿厢外部进行交换。在电梯轿厢或井道上设置排风装置(包括过滤装置),通过排风装置使电梯轿厢或井道内的空气从电梯轿厢或井道内排出,轿厢或井道内的空气变得稀薄形成负压区,室外的空气由于压力差进入轿厢或井道之中。

  发明人发现,在电梯轿厢上设置通风装置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①电梯轿厢的通风循环空间小(仅在轿厢和井道局部范围内)且强度有限(依靠设置轿厢顶部的轴流风机或风扇);②电梯井道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没有对外通风设施,轿厢和井道内的空气难以实现与室外新鲜空气的交换。

  在电梯轿厢或井道上设置排风装置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①负压通风受电梯开门、井道孔洞等开孔影响其送风能力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增大压力差又可能带来轿厢乘员的呼吸受困;②电梯开门门洞、井道开孔的外部环境如果存在不良气体,如烟雾、传染源等,极容易形成有害空气的吸入,给卫生防控带来更大隐患;③特殊情况下,如疫情时期需要对电梯环境做消毒,负压系统难以实施。

  综上所述,发明人发现,在电梯轿厢上设置通风装置的方案以及电梯轿厢或井道上设置排风装置的方案的通风效果均不好,存在一定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其能确保电梯轿厢的空气清新度,提高电梯通风效果。

  一种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包括正压送风机和正压送风管道;所述正压送风机设置在电梯井道上方建筑物与室外新鲜空气通连的位置;正压送风机与正压送风管道的上端相连,正压送风管道设置在电梯井道内,正压送风管道的下端直接将正压送风机传送来的室外新鲜空气送入电梯井道内;正压送风管道在各层电梯轿厢门洞预设位置均设置有正压送风口,用于将正压送风管道内的室外新鲜空气送入电梯轿厢内;所述电梯轿厢顶部还设置有余压阀,用于维持电梯井道与电梯轿厢之间的气压差稳定。

  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本实施例利用排风装置有利于维持电梯井道内的压力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电梯轿厢的自然通风,有效保障电梯轿厢与室外空气的顺畅交换,可阻止电梯轿厢小环境由于通风不利造成的空气污染和病源传播,保障乘员身体健康。

  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本实施例利用过滤网来滤除进入电梯轿厢内的大颗粒污染物。

  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本实施例通过若干根子压送风管道对接形成压送风管道,提高了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的安装方便性。

  可理解的是,相邻两根子压送风管道之间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比如采用螺栓固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还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电梯井道相连通。利用通气孔使得电梯井道与电梯轿厢内的气体形成循环气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气孔处也设置有过滤网。利用过滤网对流入电梯轿厢内的气体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

  (1)本实施例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利用正压送风机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电梯井道内,再经与电梯井道相连通的正压送风口将正压送风管道内的室外新鲜空气送入电梯轿厢内,实现了对电梯井道、轿厢的空间进行强制性通风,能够保障足够的新鲜空气进入电梯,在特定时期(如疫情)、特定环境(如医疗机构)下,对于公共场合尤其是医疗机构使用的电梯防止乘员接触传染、减少病毒传播具备极其重大的防护效果。

  (2)本实施例的电梯轿厢顶部设有余压阀,利用余压阀维持电梯井道与电梯轿厢之间的气压差稳定,这样使得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不改变电梯控制管理系统,不影响电梯的运行功能,符合特定种类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可单独作为产品用于需要预防疾病传播、进行电梯空气消杀以及改善通风条件的在用电梯中。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其中,1-正压送风机;2-正压送风管道;3-正压送风口;4-余压阀;5-电梯轿厢;6-电梯轿厢门;7-排风装置;8-电梯井道。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包括正压送风机、正压送风管道、余压阀和排风装置。

  具体地,正压送风机1设置在电梯井道8上方建筑物与室外新鲜空气通连的位置;正压送风机1与正压送风管道2的上端相连,正压送风管道2设置在电梯井道8内,正压送风管道2的下端直接将正压送风机传送来的室外新鲜空气送入电梯井道内;正压送风管道2在各层电梯轿厢门洞预设位置均设置有正压送风口3,用于将正压送风管道内的室外新鲜空气送入电梯轿厢5内。余压阀4设置在电梯轿厢5顶部。在具体实施中,余压阀是为了维持一定的室内静压、实现空调房间正压的无能耗自动控制而设置的设备;而且是一个单向开启的风量调节装置,按静压差来调整开启度,用重锤的位置来平衡风压。余压阀对急剧的静压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余压阀由外框、阀板及配重组成,阀板最大开启角度为45°,用来维持室内与室外的压差,使室内多余空气排出,阻止室外空气侵入。

  其中,当轿厢内气体压力与井道气体压力的差值小于设置值时,余压阀打开,气体进入轿厢;当轿厢内气体压力与井道气体压力的差值基本平衡时,余压阀关闭。

  在具体实施中,电梯井道内压力电梯轿厢内压力电梯门外候梯室压力。正压度计算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如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压送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本实施例利用过滤网来滤除进入电梯轿厢内的大颗粒污染物。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7设置在电梯井道上方。其中,所述排风装置7为向电梯井道外单向排风装置。其中排风装置7可采用排风扇来实现。

  本实施例利用排风装置有利于维持电梯井道内的压力稳定性,能够实现电梯轿厢的自然通风,有效保障电梯轿厢与室外空气的顺畅交换,可阻止电梯轿厢小环境由于通风不利造成的空气污染和病源传播,保障乘员身体健康。

  在具体实施中,正压送风机启动后用于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正压送风管道内。其中,正压送风机的结构可采用现有结构来实现,比如:正压送风机具有叶轮,其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以及基座部,其供所述马达设置,其中,所述叶轮具有:杯部,其覆盖所述马达;以及多个叶片,它们沿周向配置,并且从所述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在所述杯部与所述基座部之间形成有随着从所述杯部的内侧朝向外侧而逐渐变窄的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正压送风机的结构也可采用用于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正压送风管道内的现有正压送风机结构即可。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便于整个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的安装,正压送风管道可采用一根管道或是多根子正压送风管道对接而成。而且正压送风管道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正压送风管道的形状与正压送风口的形状是匹配的,这样有利于正压送风管道内的室外新鲜空气最大化地送入电梯轿厢内,提高电梯的通风效率。

  可理解的是,相邻两根子压送风管道之间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比如采用螺栓固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还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电梯井道相连通。利用通气孔使得电梯井道与电梯轿厢内的气体形成循环气流。

  而且所述通气孔处也设置有过滤网。利用过滤网对流入电梯轿厢内的气体进行过滤。

  需要送风时,接通正压送风机1,正压送风机1向正压送风管道2送风,正压送风管道2通过正压送风口3向电梯井道8内送风,当电梯轿厢5内压小于井道内压力时,余压阀4开启,正压送风口3向余压阀4送风。电梯井道8上方设置排风装置7,排风装置7具有单向阀门,平时为关闭状态,在设定的时间或周期内排风装置7开启,电梯井道8内的空气向室外排出。

  如图2所示,电梯轿厢5的压力小于电梯井道8时,余压阀4向内开启,循环气流进入电梯轿厢5并通过设置在轿厢四周的轿厢通风孔进行循环。排风装置7未开启工作时,循环气流通过轿厢四周的轿厢通风孔保持电梯轿厢与电梯井道之间的空气流通;当排风装置7开启工作时,电梯轿厢和电梯井道内的空气通过排风装置7向室外排出。

  如图3所示,电梯轿厢5停层出入乘员时,电梯轿厢门6打开,电梯轿厢5的压力瞬间下降,这时,电梯轿厢5之内的反吹气流仍保持了一定的风速,室外气体在反吹气流的门洞风速反吹下,难以很快进入反吹气流5,防止了外部气体的进入。

  1)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能够对电梯井道、轿厢的空间进行强制性通风,能够保障足够的新鲜空气进入电梯,在特定时期(如疫情)、特定环境(如医疗机构)下,对于公共场合尤其是医疗机构使用的电梯防止乘员接触传染、减少病毒传播具有重要的防护效果;2)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的电梯能够通过门洞风速与建筑空间保持一定的空气隔离,防止腐蚀污染气体、烟雾进入电梯轿厢,保证电梯轿厢的空气清新度;3)利用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可对电梯井道、轿厢及周围环境喷洒药物进行空气消毒,防止病毒传播;4)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在电梯故障轿厢人员被困情况下,良好的通风条件给被困人员带来心理抚慰和足够的新鲜空气,有力于安定相关人员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5)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不改变电梯控制系统,不影响电梯的运行功能,符合特种设施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6)本实施例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可单独作为产品用于需要预防疾病传播、进行电梯空气消杀,以及改善通风条件的在用电梯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其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其中,电梯的其他结构均为现有结构,此处不再累述。

  本实施例的电梯利用正压送风的电梯通风系统,能够对电梯井道、轿厢的空间进行强制性通风,能够保障足够的新鲜空气进入电梯,在特定时期(如疫情)、特定环境(如医疗机构)下,对于公共场合尤其是医疗机构使用的电梯防止乘员接触传染、减少病毒传播具备极其重大的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